财新传媒
  • 收藏
  • 打印
  • 放大
  • 缩小
  • 苹果客户端
  • 安卓客户端

周小川:中国经济易热不易冷

2012年11月17日 16:24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中国经济存有“易热不易冷”特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中,未使用的工具并不急于剔除;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符合中国国情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17日在“2012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主题演讲中表示,如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能再早一点退出,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他将中国应对危机的做法总结为“快速反应,力度充足,适时退出”。

  他同时称,这些做法在当时,争论都很多。

  周小川在为时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全面总结了十年多来的货币政策。他谈到,2008年秋,全球经济剧烈下滑,有人称之为“自由落体”。在各方面难以预估冲击强度的情况下,行动必须要快,货币当局在10月开始准备,11月即配合政府一揽子刺激计划采取应对措施。

  在政策力度上,他称,谁也不知道力度怎样合适,总体上力度大一点比小一点好,早一点抑制住(危机扩散),效果要好一些,这就是大家说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在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2009年三季度,央行开始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动态微调,2010年10月货币政策的基调由适度宽松正式转为稳健。周小川称,选择适时退出,是因为“是药三分毒”,央行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易热不易冷”的特征。

  他解释称,中国仍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软约束”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各地方举债、上项目的动力都很强,都希望“银根”松一些,容易造成经济易热不易冷、潜在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后,通胀一度高企,引起部分研究者的质疑。周小川表示,如果退出再快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但当时争论很多,做好前瞻并不容易。

  2011年,中国引入宏观审慎手段加强调控,重点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问题实施逆周期式的调节。金融宏观调控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资本监管要求等。尽管有些工具现在并未使用,周小川称,不要着急将其从工具箱中剔除,先保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决定。

  金融危机前,主流货币政策框架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为单一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则具有多重目标,即维护低通胀,推动经济合理增长,保持较为充分的就业,及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周小川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是符合国情的。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消除价格扭曲,转向市场化的价格体制。“如果只关注低通胀,就会对任何价格改革持抵制态度,使央行陷入尴尬局面。”

  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流动性被动投放较多,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胀产生重要影响。周小川称,“与其被动考虑这一问题,不如把国际收支平衡当作目标”。

  他还谈到,金融机构是否稳健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关键,这要求不断深化金融改革,解决妨碍金融稳定的体制性问题,更好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必要时需要为改革和稳定提供一定支持。█

视频
2012峰会日程
  • 16日
  • 17日
时间 主题

08:30 - 09:00

注册

09:30 -11:00

中国经济新增长
未来数年的政治格局与经济政策将定。为了重建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哪些改革刻不容缓?

 

发言人:
李毅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长
李剑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玛丽莎·拉戈,美国财政部助理部长
巴里·诺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经济学家
方风雷,高盛高华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厚朴投资董事长

 

主持人:
叶伟强,财新《中国改革》副总编辑、财新传媒编委


11:00 -12:30

财税改革下一步
政府资金如何取之于民?如何用之于民?财税体制改革在经济层面、政府内部、沿技术路径推 进的空间已日益逼仄,未来深水区的财税改革,不仅牵涉政府内部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中央和 地方政府间的集权与分权,更牵涉政府预算对民众的公开与透明,牵涉公共选择过程,实际上 是政治、经济的双维度的改革。改革的成败,更多地系于政治向度。

 

发言人:
刘克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蔡洪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主持人: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雷德曼讲席教授

 

12:30 -14:00

自助午餐

 

12:30 -14:00

主题午餐会:走出去:总结与反思(仅限受邀嘉宾)
中国企业加速度在海外投资。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机会在何时何 地?先行者走出了什么路径?后来者有什么思路?本土打法在国际环境中如何适者生存?政府、企业和金融中 介机构在其中应当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发言人:
黄河,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杰夫·吕迪安,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亚太及中东地区主席
周放生,国企改革专家

 

主持人:
王烁,财新传媒主编

 

14:00 -15:00

主题演讲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主持人:
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辑

 

14:00 -15:30

均等机会与社会保障
*特别支持: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经济转型必将伴随社会重构,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是中国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不能均贫富,必须均机会。户籍改革、教育改革、社保改革、医保改革,一个也不能少。

 

发言人: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保育钧,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卓元,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主持人:
李剑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14:00 -15:30

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 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 融资比例较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 直接融资额度,降低金融风险。这其中如何有序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如何控制不同层次 市场的风险?如何建立投资者适应性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挂牌?

 

主题演讲:

姜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发言人:
李小加,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
宋丽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德地立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
胡汝银,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兼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
马克·史华兹,高盛集团副董事长、亚太区董事长
黄碧娟,集团总经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

 

主持人:
张继伟,财新网执行总编辑、财新传媒编委

 

14:00 -15:30

企业的机会与抉择
国企如何应对紧日子?民企何处寻找突破?跨国公司怎样重调战略?危中有机,谁具慧眼?

 

发言人:
蔡洪平,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亚太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王正华,春秋集团董事长
陶闯, PPTV网络电视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
曾岩,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王波,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周放生,国企改革专家

 

主持人:
王晓冰,财新传媒编委、财新《新世纪》副主编

 

15:30 -15:45

茶歇

15:45 -16:45

银行改革下一步
银行业面临经济周期不良资产再爆发的压力,考验着银行改革的成果;利率市场化则考验着银行未来盈利能力;如何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以自身的效率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改革下一步如何推进?

 

发言人:
蔡鄂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王洪章,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董建岳,广发银行董事长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程远国,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

 

主持人:
凌华薇,财新《新世纪》副主编、财新传媒编委

 

16:45 -17:45

金融改革再破题
金融领域的改革如何继续坚持开放、市场化取向,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和理念如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发言人: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崔津渡,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文辉,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许成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财新《中国改革》首席经济学家
胡祖六,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

 

主持人:
叶翔,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