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周学东: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仍有长路要走

2011年09月24日 08:54
周学东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他介绍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并谈及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9月22日(周四)下午,财新网新版发布会暨财新朋友会在北京藏品汇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周学东出席了会议,以下为他的发言摘要:

  这些年,我一直参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工作。我切身感受到,胡舒立女士创办的财经杂志,坚守市场信念,对推进市场化改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主要有两条:

  第一,从金融角度来说,提高了经济和金融运行的透明度。提高经济金融运行的透明度在我们国家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第二,为民众、为经济体制改革呐喊。这一点大家体会比较深。

  关于中国经济的问题,确实如其他专家所言,存在不确定性。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是否已经结束了?国内外有多种观点。2009年底、2010年初,已经有专家在用“后危机时代”这个提法。但是大家看到今年,用“后危机时代”这个词的频率反而减少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意识到了,我们自己也觉得,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导致经济危机,在一些国家导致信用危机、债务危机,等等。甚至因为恶性通货膨胀引发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的社会危机。说到底,目前发生的这些问题,都直接或者间接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关,是危机的延续。中国国家现在经济还有不确定性,最主要的,还是大家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其他许多问题,都值得深思。比如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显然,这对中国经济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增加了企业成本。但我们说,这也是好事。有时候我们把好事当成坏事来看待了。事实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意味着人的劳动更有价值了。即使一个农民工,也更有了尊严。因此是好事情。

  另外,还有很多问题相互制约,都有很强的内在关联性,很难说好或坏,利弊很难取舍。比如说,一般认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与实施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关联。但是,货币政策一紧,企业对资金使用的成本就要上升。资金紧张,成本上升,有一些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倒闭的。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代价。这里有一个平衡点。实际上这些年,央行从金融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出台了很多支持措施。货币政策收紧的时候,总有企业遇到融资困难。大企业的情况则好一些,在融资过程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谈到金融改革,在这里,把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最新进展和大家介绍一下,对我们还是有一些启示的。

  根据我们的跟踪研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短短一年半中,就出台了很多的改革法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说,他不担心美国经济,美国经济有两个特性。第一,适应性,第二,灵活性。适应性在于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灵活性在于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台监管改革法案,就是对经济金融体制运行当中的问题进行自我修复。

  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即使法案通过一年了,实施起来仍然步履维艰。有一些共和党人,保守派人士,甚至一些利益集团,千方百计阻挠法案的实施。比如说沃尔克规则,投资银行就很反对。投资银行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自营业务。还比如,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并不能解决美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我们由此想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实际上还要复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何华峰 | 版面编辑:张也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