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位置:财新网 >

下一个十年

下一个十年

编者:

  人心思改革,十八大报告一出,人心振奋:不走“老路”,不走“邪路”,高扬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赋予其全新内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而系统的目标。在新一代领导层产生之际,执政党对全国作出影响深广的全面承诺,更显郑重(参见本期社论“十八大:改革之火燃起来”)。

  能否实现发展目标,五位一体的建设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中国能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包括有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的核心都在政府:如何调整执政方式?如何重构与市场的关系?如何从维稳视角的社会管理切换到服务视角的社会管理?如何以法治约束权力,确保任何人与机构都不能凌驾于法治?离开切实的政治体制改革,完成这些使命是难以想象的。

  十八大报告并未低估改革的难度。胡锦涛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而关键在于行动。未来十年中国何去何从,寄望于决策者们“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在此之际,财新遍访专家学者,开出了下面这份行动清单。[查看详细]

民生 |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9月13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工人在搭建脚手架。
9月13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工人在搭建脚手架。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大幅度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的水平。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方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详细]

· 彻底结束城乡分割体制

· 创造人力资本积累和涌流的制度环境

· 不断改善收入分配

三农 | 城乡共同发展方能解决“三农”问题

刘守英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9月13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工人在搭建脚手架。
在未来十年中要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体系建设。

  要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最大难点是农村,最大群体是农民。“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中之重,在作为政治宣言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彰显“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重要地位…[详细]

· “三农”问题本质是如何处理城乡关系

· 城乡发展一体化具体政策与制度安排

政治 | 2020年完成政改框架

周天勇 |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9月13日,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工人在搭建脚手架。
2011年5月31日,湖南新晃大坪坡村小的41名同学们齐声唱起《国家》,十岁的杨紫洲给同学们做示范。

  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向何方?报告认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详细]

· 改进执政方式,推进政改

· 以财政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 希望未来官员退出人大代表

·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不可偏废

法治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季卫东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

  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再次重申了中国现行宪法(1982年制定)的宣告,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法律来说,只要有一个地方有特权、有例外,就很难运作。这就要求所有的权力、所有的政府部门、所有的组织、所有的个人都要一视同仁,这是实现法治的基础。

  报告特别指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说明反对治外法权,反对某些党政领导的批条大于法律,已得到党代会的认可…[详细]

社会管理 | 从维稳角度到服务角度

王振耀 |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

  五年前,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那时将民生问题作为重点,要解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而五年后,就要强调民生服务、公共服务的质量,必须要通过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回应、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十八大报告的用语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与十七大报告对比,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五年前的报告在社会管理环节尤其强调社会稳定,而今年的报告则提出是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详细]

环境 | 建设生态文明

王如松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首次将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并列,明确了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经纬关系。

  十八大报告中至少有1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再次重申中国需要建设生态文明。报告没有回避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指出中国当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详细]

国企 | 产权改革仍是急务

周放生 | 国企改革专家

  在国企改革这方面,这次有一个新提法,“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过去的提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要解决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经营方式的市场化,另一个是体制的市场化。前者已经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比如利润、人员、考核、重组都是从市场来。后者我认为还刚刚开始。

  十八大的这个新提法,是从上层建筑角度来讲,而原来提法更多是从经济基础角度讲,角度不同,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详细]

经济 | 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

刘世锦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重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十八大报告也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前者强调国有资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后者强调各种所有制之间要突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这种提法以前也有,在十八大报告中更突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基础还是要有公平的市场和公平竞争…[详细]

开放 | 开放应升级

余永定 |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动摇的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开放政策也必须进一步发展、并做相应调整。

  过去在外资方面更多的是引进来,而未来中国的资本账户会更加平衡。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过去主要是国有企业,未来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到海外投资。对国有企业而言,重要的是技术、资源;对民营企业而言,由于过去多集中于低附加值产业,现在有向产业链两端拓展的冲动,因此需要汲取国外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详细]

    相关专题:
    火线评论:

    十八大:政改机会有多大?

      关心中国命运并且站在黄土地上,应当更多地看到变革机会,意识自身使命,为推进改革而战

      十八大报告出世,万众瞩目。期望不一,反应也就不同。

      一如上届代表大会或许更甚,公众最为关注的就是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和部署。

      其实,如果不是苛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能够在十八大报告中读出进步和希望。前文“改革之火燃起来”(见财新《新世纪》本期社评)对十八大报告所涉主要政改内容做了比较文本分析,在此则做进一步讨论…[详细]

    更多火线评论:
    政改走什么路?
    在十八大前发生的薄熙来事件背景下看,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有了比较明确的参照,那就是避免走“老路”和“邪路”…[详细]
    翻一番将是场硬仗
    这一课题意味着中国能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化,也包括有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详细]
    舒立观察:
    【舒立观察】十八大:改革之火燃起来
    改革布局涉面很广,方向已明,不会也不应当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关键在执行…[详细]
    【舒立观察】如何理解改革顶层设计
    努力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有机衔接、协调推进,并精心制定“最小一揽子改革”规划…[详细]
    【舒立观察】全面改革、政改与十八大
    最紧要的是记取邓小平当年的告诫:“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详细]
    【舒立观察】司法独立、政改与十八大
    在中共十八大之后毫不动摇地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大布局中,司法改革将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很可能成为突破口之一…[详细]
    【舒立观察】不均贫富均机会
    正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收入分配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详细]
    相关视频:

    【视频】胡锦涛十八大开幕报告实录
    更多相关视频:
    【视频】十八大新闻发言人首亮相
    【视频】十八大举行预备会议
    相关报道:

    政改小步渐进之路

    财新记者 陈宝成

      从过去十年的实践可以看出,政改举措无不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推动社会结构转型角度切入。经济社会的内在发展始终是中国政改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式政改主要不是靠外部呼吁而推动,而是中国式经改倒逼的产物。这是过去十年中国式政改的主调。其领域非常广泛,涵盖政党、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民间组织、财税、央地关系等…[详细]

    编辑絮语:


    2012年第44期

    厚望

    叶伟强

      中共十八大理所当然被寄予厚望。

      十八大高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旗帜,在全球瞩目中召开,本身就是重大利好。政局与社会稳定,正确的路线得以坚持,当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众望所归。

      决策层当然能更系统地应对经济难题。许多地方政府寄望,十八大之后能更宽松,甚至有更强的刺激…[详细]

    精读十八大报告: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四:人大制度改革方向
    人大的职能将继续强化;代表联络机构将普遍设立;提高专职人大常委比例;官员人大代表比例将降低…[详细]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三:从民生到社会管理
    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详细]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二: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详细]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一:市场经济与法治国家
    财新编辑对比了十八大报告全文本和十七大报告原文,发现十八大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有诸多新的表达和提法…[详细]